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工具栏

【汽车人】一季度汽车销量,没那么“红”


今年一季度,中国汽车出口以小体量拉动整体趋势,掩盖了国内销量相对不振作的现实。


文 /《汽车人》黄耀鹏


观察行协对市场氛围的感知和判断,往往比数字本身更有意义。


4月9日和10日下午,乘联会和中汽协分别发布了3月份汽车产销数据。两者都统算了一季度数据,并且都将基调定性为“开门红”。当然,这里面存在一点温度差异。


国内市场没那么“红”


中汽协表示,制造业景气面明显扩大,重返扩张区间,市场预期继续向好,产销较快增长,新能源延续快速增长势头,占有率稳定在30%,整车厂出口保持高水平。


乘联会则表示,3月份同环比均高增长的重要原因是“节后消费恢复”。乘联会同时认为:“春节后价格战迅速升温,随之形成明显消费观望现象,加之对部分新车的关注以及对以旧换新政策的预期,3月车市呈现慢热型启动。”


数据和人一样,也有很多面。乘联会其实委婉地表达了车市有增长,但增速其实不足喜。


如果从某个角度看,这些定性都有合理的解释。细究下来,就会发现各板块的增速差异拉大,很难认为3月市场局面一片大好。因为2月份的节后因素,环比数据相对失真。


中汽协口径下,3月汽车产销分别为268.7万辆和269.4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%和9.9%。其中,乘用车产销分别为225万辆和223.6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4.7%和10.9%。1-3月,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60.9万辆和568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6.6%和10.7%。乘用车走势和整体走势非常相似,商用车的体量无法左右市场。



看上去整体增长尚可。但是,3月国内乘用车销量181.2万辆,同比增长5.8%;乘用车出口42.4万辆,同比增长39.3%。1-3月,乘用车国内销量457.7万辆,同比增长6.2%;乘用车出口111万辆,同比增长34.3%。



显然,国内增幅小,出口增幅大。3月单月和一季度整体比,国内增幅是走跌的;而整体增长的贡献率上,出口更大。


在整个一季度,出口尚不足国内销量1/4,以小体量拉动整体趋势向本方靠拢,这无疑表明出口处于高位,掩盖了销量相对不振作的现实。


简单说,出口强增长,国内弱增长,两者合力,取得了说得过去的成绩。


“开门红”就是这么来的。


已经娴熟应对市场


从制造业PMI看,3月确实突破枯荣线,处于景气小周期。


但是,车市在1月29日达到今年的高点(单周交付55.1万辆),属于典型的季节性因素(春节前购车的小高峰)。而春节期间骤然下跌,也遵循同样规律。


市场在此后长达6周的时间里一直缓慢爬升,截止到今年第13周(单周交付44.6万辆),距离今年高点仍有距离。


要说市场低迷并不客观,因为销量的确在不断爬升;要说多红火也不尽然,因为爬了6周,尚未完全回补春节两周挖下的大坑。



3月价格战再上强度,也是因为主机厂察觉到市场情绪不高。和舆论粗枝大叶地讨论全局性月度销量不同,主机厂细化为周销量、大区销量、重点城市销量……并标出演进趋势,当然不会忘记各种极值。


至少在微趋势的感知上,主机厂掌握了第一手数据。至于是否改变营销策略,以及随之的产线调整,都有成熟的预案。


合资尚未构筑防线


能说明3月份没有像样进展的,还有新能源市占率为32.8%,仍在高位盘整,未有寸进。


3月份中国品牌市占率59.3%,同比涨了7.2个百分点,相对去年大踏步前进,但相对1-2月份(59.9%)还略低了一点。1-3月,中国品牌市占率59.6%,轻微下滑。2024年以来,中国品牌延续强势,但与合资品牌形成了脆弱的、暂时的平衡。



不过,这也很难说明合资品牌稳住阵脚,因为燃油车销量仍在缩水(110.3万辆,同比下降5.7%),而且几个主要合资品牌销量重心仍在下移。如果按照季度统计,并未建立起巩固防线,原因是新能源车消费正在平替燃油车消费。


两者(中国品牌市占率没变与合资销量减少)看似矛盾,如果考虑到国内市场和出口全局,就能解释。


国内市场,新能源车正增长,燃油车负增长。国内市场的增长,大多数都被新能源车吃了。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占据产品线的比例,仍然徘徊在个位数。而国内市场的增速又弱于出口——出口这一块,合资占比较少。两块亏欠相加,合资在量能上的劣势,仍在扩大。因此,不能光盯着市占率这一个指标。



虽然现在一些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将中国产能,视为全球产能配置中心,但更多集中于新能源车(比如大众汽车、宝马特斯拉)。而燃油车出口占大头的是中国品牌。一季度燃油车增速反超新能源车,这部分业绩也多被中国品牌收入囊中。


为什么赔钱做新能源


很多人在讨论合资业务仍然赚钱,而且合资的母公司全球业绩仍然出色。但是财务指标无法覆盖产能放空、市场份额减少,给业务带来的持久损害。


因为产能在低位徘徊,而被迫三折卖掉工厂,看似只是一次亏损计提,但是供应商遭遇严重损失与信心动摇,员工人心惶惶、忠诚度下降,售后服务业的长线业务也跟着丢失,品牌价值与市场评价降低,现金流减少导致研发投入缩水……一系列的负面作用,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。


如果只看单车利润,如今的新能源市场就没有赔钱卖车。马斯克也说,中国公司具备全球竞争力,给特斯拉带来严峻挑战。如果没有中国电动车品牌,特斯拉的毛利率能做到40%。


虽然这些话是为特斯拉业绩不理想做辩护,但也是市场现实。



充分的市场竞争,不仅给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,客观上也起到“大过滤器”的作用。只有技术、供应链、商业三个方向都没有短板,才有望长久立足。这也能解释跨国品牌最近纷纷打算和中国技术供应商扩大合作。


虽然中国品牌早就这么做了,但跨国品牌特别是日系,突破既有供应商序列,需要做更痛苦的决断。


这也反映了市场压力传递是非常充分的,跨国公司总部对中国市场的认知,已经很贴近现实了,而不是以前那样,决策流程滞后好几个月。


出口格局的变与不变


3月份中国汽车出口50.2万辆车,同比增长37.9%。其中,乘用车出口42.4万辆,同比增长39.3%。


比较有看点的是,3月份上汽(9.6万辆)拿回了出口头名的位置,比奇瑞多了1.2万辆。当然,整个一季度统算,奇瑞仍是冠军(25.3万辆),比上汽多了22%。这个优势还是很大的。



有意思的是,出口的冠亚军虽然暂时轮流坐庄,但它们出口的主力产品都是燃油车。这也是出口目标市场的结构决定的。自从欧盟对中国品牌电动车进行“进口预登记”以来,中国出口欧盟的势头已经走平。


一些人将“预登记”简单理解为做个报表。其实就是在进口报关和港口物流、转运环节“特殊关照”这些产品。已经有进口商反映说,进口的中国电动车,在港口滞留超过7个月。这很难用手续流程或者港口运力等技术借口来解释。


不过,最近小鹏运送了近1000辆G9(价值5亿元人民币)出口到德国,刷新了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单船出口价值。这是一次官方直接沟通的出口行动(非进口商组织),应该不会被刁难。中国与欧盟的汽车贸易,呈现复杂多维的互动关系。



中国车企这几年一直重点投资“一带一路”国家,看出口前10大目的地的组成就知道,未签约“一带一路”的进口中国车口岸市场,只有比利时(安特卫普)。


4年前中国汽车出口在100多万辆的时候,车企面对销售盘子,都不考虑出口的拉动作用。如今出口俨然成为国内市场的平衡器,其业务权重急剧上升。出口强势,也是3月份销量看起来还过得去的最大因素。【版权声明】本文系《汽车人》原创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活动推荐

广告
  • 奖 
  • 抢 
  • 奖 

相关车型

CopyRight © 2000-2023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